【喜迎党代会】筑牢教育教学大根基 托起人才培养高质量

发布者:yuanjia发布时间:2024-03-18浏览次数:20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教务处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大学”的目标,按照“加强建设、规范管理、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教学工作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求真务实,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为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与动力。

谋篇布局,本科教育革新蓝图。学校出台《西农业大学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2018-2025)》(赣农大发〔2019〕22号),明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机制等9大改革任务和30项重要举措,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台《江西农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指导意见》(赣农大发〔2020〕21号)、《关于修订普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赣农大发〔2022〕5号),开设惟义实验班,实施创新拔尖人才特色培养工程。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健康理念教育,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践行劳动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质量本科教育教学体系。修订《江西农业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完善本科生导师制,明确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和义务,为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培育并举,教育教学成果丰硕。注重教育教学成果培育,第三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我校获本科层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本科一等奖以上奖项6项。校党委书记、中科院院士黄路生牵头申报的《新时代动物科技类“五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培根铸魂,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相结合,高质量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大思政课,构建由校党委书记黄路生院士领衔、校领导、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各业先进模范、高校名师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大思政”教育格局。出台《江西农业大学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实施办法》(赣农大发〔2020〕62号),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中心1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2门。出版《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精编》,共收录 27 门课程 78 个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







调整优化,专业建设卓有成效。出台《江西农业大学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赣农大发〔2022〕33号)等4份专业建设文件。新增智慧农业本科专业,首批招生 30 人,目前学校共有56个招生专业。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获评江西省五星级专业7个,江西省四星级专业12个,江西省“十三五”期间省级一流专业11个,江西省“十四五”期间省级一流专业3个。建设“十四五”校级优势专业7个,校级特色专业7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10个、潜力专业1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两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审核并顺利提交自评报告。

本科招生专业按学科门类分布统计表(2022-2023学年)

 

聚焦质量,课程教材量质齐升。深入推进一流本科课程体系化建设,出台《江西农业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方案》(赣农大发〔2020〕5号)、《江西农业大学“互联网+金课”建设管理办法》(赣农大发〔2020〕31号)。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92门,建成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55门。出台《江西农业大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实施细则》,获第六届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4部,中华农业科教基金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3部,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9部、国家林业草原局“十四五”规划教材5部。 

铸造金师,育人水平显著增强。开展“走出去、引进来”制度化培训,选送100余人次教师赴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进行集中培训,邀请校内外教学名师开展教学专题培训10余场。连续四年举办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组织选拔教师参加省赛、国赛,在前三届比赛中,我校获国赛一等奖1项,省赛8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居省内高校前列。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1个,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19个。




实践引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成立现代作物种子产业学院和现代畜牧产业学院,其中现代畜牧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持续加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40个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一中心、两平台、 三分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实施“校级—省级—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三级分层培育,建设了一支“金专”示范、名师领衔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队伍,形成了教研融合、虚实融合、校企融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坚持“厚植知农爱农情怀,练就强农兴农本领,传承弘扬共大精神”,依托实践教学基地,充分挖掘资源,开展劳动教育,入选首批“江西省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获全省大中小幼劳动教育典型案例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江西省劳动清单征集评选一等奖1项。获全省劳动教育典型案例4项、标语口号5项、感人故事4项、精彩视频3项。




数智赋能,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成智慧教室5间,实现课堂教学全程录播,远程互通。引入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截至目前全校资源总量达32.7万个,题库量达90万。30门在线开放课程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平台等平台开设,1门课程在学堂在线国际平台上线,为社会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举办移动教学大赛,组织教师参加江西省高校VR课件制作与应用大赛,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




加快步伐,“四新建设”再上台阶。出台《江西农业大学新农科建设实施办法》(赣农大发〔2020〕61号),指导我校新农科建设,助力江西省高等农林教育高质量发展。承办江西省新农科建设推进大会,成立江西省新农科教育研究中心,组织新农科建设研讨会,汇聚新农科最新成果、共享创新理念、凝聚发展共识,引领全省新农科建设。4项新农科、1项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获得教育部立项。首批国家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破围墙、跨界融合”食品+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通过了教育部验收。




守教务本,教学服务暖心暖情。疫情期间,积极应对防控要求,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线下课程“等质同效”。坚持服务至上,教学基础设施升级,完成先骕楼(五教)基建维修、教学楼配套设施、多媒体设备升级改造、空调安装;开通学生自助成绩查询和学位认证通道;简化调停课手续,精简本科毕业生离校流程;设计制作新版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突显江农元素,传递母校关怀

新版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供稿:教务处  汪丽萍   审核:吴国平